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职场心理

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发布时间:2025-05-09 19:41:15 作者:j 点击:984 【 字体:

作为后来的行为心理学家心理行为研究者,斯金纳和华生一样,斯金主张心理学的发展研究对象是行为,而且他的行为心理学家心理思想更为激进和彻底。在他看来,斯金心理学应该将指明决定特定行为的发展特定因素定为目标,并进而对行为做出分析,行为心理学家心理确立下来先行影响与随后行为间关系的斯金真正性质,实现这一目标,发展只有通过实验的行为心理学家心理手段来达成。他还指出,斯金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发展在经典行为心理学中指出由刺激引起反应行为,斯金纳指出,斯金由一种确立刺激所激发的发展行为就是所谓的“应答”,既可以是无条件反射,也可以是条件反射;所谓的操作性行为则与刺激无关,它是不时地发放出来的行为。

斯金纳心理发展观的主要体现是那些呢?

(1)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对于儿童的行为塑造,斯金纳的观点是强化,他认为只有强化才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在斯金纳看来,操作性行为在人的行为中占大部分,个体所有的习惯行为都是在强化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想要达到控制个体行为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了解强化效应并能够运用好这一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将儿童塑造成教育者所期待的人物类型。虽然有一些行为是儿童偶然发出的,但是如果这些行为能够得到强化,那么在将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个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大小,与强化次数的多少密切相关。这就是人的操作行为的建立过程,所以斯金纳的观点十分明显,即控制行为产生的正是伴随它的强化刺激所为。

(2)行为发展过程中的强化作用

行为心理学者认为行为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消退。对此斯金纳进一步指出,儿童做事的目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当一个儿童在做了某件事之后被成人注意到,那么成人可能就会对他们行为进行评价:或者给予表扬,或者加以批评。实际上,这在无意中对儿童行为就是起到了一种强化的作用。所以当一个儿童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时,成人所应采取的态度就是对他视而不见,不加理睬。这种“冷处理”方式,让他发现自己的反应并没有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此,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便会因为得到不到强化而消退。

我们不可小看儿童的行为,事实上,他们很懂得“察言观色”。在他们眼中,他们推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妥当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自己的行为能不能得到外部刺激的强化。斯金纳还指出,练习的多少本身对行为反应的速率并不会产生影响,在练习中,儿童行为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为他所提供的重复强化的机会,强化的次数越多,其效果会越好,反之则不然,如果只练习不强化,那么这一行为就不会得到巩固和发展。

(3)及时强化论

斯金纳认为练习要及时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行为的形成。他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a.强化可分为

连续强化:也就是说,对每一个合乎要求的正确反应,要给予连续的强化,要多次重复,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间歇强化:对部分反应进行强化。

固定强化:当被试出现所期望的反应时,主试按照一定的时间对其进行强化。

偶然强化:顾名思义,这种强化指的是反应与强化物之间的结合并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而是偶然形成的。

斯金纳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采用连续性强化的最佳时机是在行为训练的最初那段时期。而间歇强化最好的运用时机是在行为保持方面。

b.强化的几个方面:

积极强化: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使得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有所增加。

消极强化:与积极强化相反,当某一个刺激被排除后,反而增加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增加了一个强化,还是排除了一个强化,其所产生的结果都是增强了某一操作反映出现的概率。例如:有些儿童喜欢咬手指,当他不咬手指时,家长可以给他一块糖或者别的礼物,这是一种积极强化,而当他咬手指时,家长既不给糖块,也不给他表扬,这就是这属于消极强化。这两种强化的目标都是为了让儿童不再咬手指。

c.强化的方式影响某种行为的消退效果

当行为出现消退迹象时,如果连续强化也消失,那么此时消退速度会非常快;反之,当出现消退时,连续强化变为间歇强化,则消退速度会慢一些。

(4)关于儿童行为的控制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对行为进行控制,那么在对待儿童教育方面,斯金纳认为,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和老师的最佳做法是对其“忽视”,也就是不进行强化,这样他们的不良行为就会慢慢消退。比如,当一些儿童为了引起大人注意,出现咬手指、咬嘴唇等不良行为时,大人对他的行为最好是假装看不见,不做任何反应,这样儿童的这种行为就会慢慢消退。如果大人发现这些不良行为后,对他进行批评和呵斥的话,便是一种无意中的强化,这不仅不能改变他的行为,反而强化了这一行为,使其更难消退。然而事实上,这种方法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奏效,比如,关于攻击行为的消退方面效果就很差强人意.面对攻击行为时,如果视而不见就很容易被当成一种默认。所以,这种情况下应及时进行阻止。当然还有一些儿童的极端行为,那需要视情况制定教育方法,以上的方法是不会有效果的。对此,这里不做赘述。

(5)教学机器以及程序教学

斯金纳指出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教育存在很大问题,不论是教育内容还是管理措施。由于自主性和趣味性的缺乏,很多学生厌学,甚至逃离课堂和学校。另外,老师在教学水平上的差异、学生太多令老师无法一一照顾到,这些对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法,即教学机器应用渐进式和及时强化原理,把那些很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容易懂的问题,然后一步一步展现给学生。当学生给出的答案与机器后来给出的正确答案一致时,机器就会显示下一个问题。斯金纳提出的这一方式,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尽管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妨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考虑不够,但还是有其参考价值。

斯金纳是新行为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在儿童行为及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对儿童教育产生了深刻地影响。不过,斯金纳和华生一样,都认为人的心理完全受环境制约,从而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如何向公婆巧妙开口?六大神技助你轻松应对要钱难题

如何向公婆巧妙开口?六大神技助你轻松应对要钱难题
儿媳与公婆之间的经济交流是一门需要谨慎处理的家庭艺术。妥善处理这一问题,不仅关乎金钱的得失,更关乎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当儿媳需要向公婆请求经济援助时,她应注重几个关键方面,以确保事情能够顺利进行。一 ...

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有哪些特征?

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有哪些特征?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意志明确而坚强的个体在意志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具体说,它包括下述五个方面:1)意志自觉性。这是指个体主动地对待当前行动的态度,它表明个体不仅对自己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要有充 ...

近因效应是什么意思?近因效应最简单的例子

近因效应是什么意思?近因效应最简单的例子
近因效应,也称为“新颖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多种刺激连续出现时,后来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1957年,心理学家洛钦斯做了这样的实验,分别向两组被试者介绍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对甲组 ...

什么是群体效应?群体效应的典型例子及容易带来的影响

什么是群体效应?群体效应的典型例子及容易带来的影响
什么是群体效应?人是群居动物,随大流或者成为某集体中的一员是一种很大的动力。在心理学中,有个词语叫作群体效应,指的是个体形成群体之后,通过群体对个体约束和指导,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作用就会使群体中的一群人 ...

女生冷战时是什么心理

女生冷战时是什么心理
当女孩子陷入冷战时,她们的内心可能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和思考。这种心理状态通常是由某种冲突或不满引起的,而她们选择了沉默和疏远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以下是女生冷战时可能在想的一些心理:1. 我为什么要 ...

自杀属于什么心理病?自杀的原因和形式有哪些?

自杀属于什么心理病?自杀的原因和形式有哪些?
自杀属于保存生命本能的障碍。自杀的原因有:外界强大的精神压力、一时气愤而冲动、受精神症状支配等。可见,有的自杀为精神障碍所致,有的则不是。自杀的形式及采用工具多种多样,如跳井、投河、自缢、服毒、自刎等 ...

兴趣是什么?兴趣有哪些种类?

兴趣是什么?兴趣有哪些种类?
兴趣是个体心理特征之一,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客观对象的相对稳定的内心倾向心理活动。例如,对攻克癌症有兴趣的个体,总是经常注意有关治疗癌症的书籍、论文和通讯报道等,给予特别关注,喜欢参加癌症方面的学术讨 ...

什么是等待效应?等待效应给人的启示

什么是等待效应?等待效应给人的启示
什么是等待效应?等待效应是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利用这种效应,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对新任务的等待心理,以促进人的工作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叶圣陶说过: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 ...

女友情绪多变,如何妥善处理?解决策略解析

女友情绪多变,如何妥善处理?解决策略解析
面对女朋友常常发脾气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妥善处理呢?以下是几点建议: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至关重要。她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情绪波动或身体状况而表现出易怒的情绪。通过细心沟通,关心她的感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

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有哪些特征?

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有哪些特征?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意志明确而坚强的个体在意志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具体说,它包括下述五个方面:1)意志自觉性。这是指个体主动地对待当前行动的态度,它表明个体不仅对自己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要有充 ...

什么是闪光融合现象?闪光融合现象举例子

什么是闪光融合现象?闪光融合现象举例子
闪光融合现象是指光刺激视觉器官时,如果不是连续作用而是断续作用,那么随着断续频率的增加,感觉到的不再是断续的刺激,而是连续的刺激了。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断续频率,叫做临界频率。临界频率是由光的强度、光的 ...

近因效应是什么意思?近因效应最简单的例子

近因效应是什么意思?近因效应最简单的例子
近因效应,也称为“新颖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多种刺激连续出现时,后来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1957年,心理学家洛钦斯做了这样的实验,分别向两组被试者介绍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对甲组 ...
返回顶部